動手下筆的 3 個技巧

我一直對「寫文章」有種莫名的恐懼,如果我在開始寫作前告訴自己:「你現在要寫文章了」,光是這個想法,就可以讓我壓力大到連一行字也寫不出來。然而同時我又會回想,明明筆記軟體裡留了這麼多想法和日記,篇幅也不短,怎麼卻成不了文呢?

也就是說,靈感是有的,而且比我想像中的豐富。

要改變這件事,我覺得我首先必須「學習如何下筆」,不是學寫作的技巧,不是學修辭學和正確的用詞,而是學習寫作的心態和方法。

我想到,之前讀過矽谷加速器 Y Combinator 創辦人 Paul Graham 一篇提到「寫作是思考的必要過程」。我就想說,那肯定還會有其他文章討論寫作的方法。

我用了「write」這個關鍵詞,查到了 3 篇文章,分別是:Write Like You TalkHow to Write UsefullyWrite Simply

喔對!補充一下,我最近開始用 Immersive Translate 這個瀏覽器插件看原文文章(我知道讀原文比較好,但用這個工具真的快很多),有了 ChatGPT 的技術,AI 翻譯的品質變得通順許多,所以如果我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快速獲取作者的觀點,我會選擇效率,而它也確實做到了。

好,回到正題!

其中有很多是我原先以為「這樣會看起來不太專業」的技巧,直到看了這幾篇才知道,原來這樣也是沒有問題的。所以,以下我直接把這三篇文章各自提到的重要觀點羅列出來:

Write Like You Talk

  • 你如果不會跟朋友那樣說話,就別用那種方式寫作
  • 往往越專業的議題,專家越不會用複雜的語言描述
  • 「非正式的語言就像是思想的運動服」
  • 「你的文章就像是你在說話」

How to Write Usefully

  • 文章的目的很簡單:必須對讀者有幫助
  • 如果你寫一篇文章沒有學到任何東西,就不要發表它
  • 正確,但不一定要精確
  • 判斷有用的四要素:正確、新穎、重要、強度
  • 莫里斯法則:「除非確信說出來的話值得聽,否則不說任何話」
  • 讓文章更有力量,減少「或許」、「應該」等聽起來很不確定的用詞

這篇其實遠遠不止講了這四要素,後面還提到了「寫作必須修正、練習、累積、思考、從小地方開始」等等,是一篇閱讀起來非常長、非常通順、非常親切,塞了不少觀點的文章。

Write Simply

  • 讀者閱讀文章花費的精力越少、就越能專注於你的想法
  • 寫作的目標是,跳進自己的腦海裡——想到什麼寫什麼
  • 花俏的寫作會掩蓋思想,甚至掩蓋事實
  • 簡潔地寫作,傳播的時空更廣更遠
  • 「我簡單寫作的主要原因是,如果不這樣做,我會感到不舒服」

所以說,寫作的目的是什麼?是為了思考、為了表達、為了自己舒服。

寫出這篇第一版草稿的半個小時前,我還在深陷在開頭提到的狀態裡,接著我讀了這三篇文章,並嘗試了其中的技巧,最終成功地用半小時抒發了 1200 個字。

這種專注、確信、跟朋友說話的寫作方法,實在太令人暢快了!

發布於
更新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