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錄想法的意義

開始使用這些筆記軟體以前,我其實沒怎麼想過要記錄什麼。小時候寫週記是為了交作業、記筆記是為了準備考試,很偶爾才會出現為了留住靈感而寫的情境。再加上大學讀建築,大多時候都在跟圖面和空間打交道,與「文本」的距離就更遠了。

因緣際會下,Roam Research 為我開啟了「探索記錄的意義」之旅。

最重要的兩個核心設計:Daily Notes、提綱式記錄,對我來說有劃時代的意義。

一打開就是 Daily Notes 的設計,為我打造了很好的寫作環境:「打開軟體,直接記錄在今天就對了。」大幅清除了下筆的心智負擔,再加上一條條的提綱式編輯器,讓用戶很自然地就會把想法依序條列出來,記錄多了,也就釋放了大量的腦容量,才得以讓我開始迭代想法。

無論是 Roam、Obsidian、Logseq,對我來說差別都不是太大,都是我為了尋找「更舒適的記錄體驗」而經歷過的嘗試。使用 Logseq 的期間,我是使用這種日誌式記錄法也已經超過了一年,我漸漸地發現累積大量的「想法債」,因為記錄過,所以知道自己想過,但實在是太難找了,就算找到了,又該如何組織?以前 Log 式的記錄法,就像我的瀏覽器歷史紀錄一樣,我不想編輯、也不敢編輯過往的記錄,就怕斷了源頭、毀了想法的種子。

所以我遇到了困境:留了一地的想法,不但找不到,還發展不了。

直到 Heptabase。

發布於
更新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