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望和樂觀

《希望和樂觀是有分別的》這篇文章寫到,為了區分樂觀 optimism 和希望 hope,研究請受訪者定義兩者和其他四個相似詞彙——「想要(wanting)、渴望(desire)、願望(wishing)、愉悅(joy)」——在由「主觀可能性(subjective likelihood)」和「預期控制度(perceived control)」所構成的座標軸的位置。

有趣的是,樂觀和希望是有分別的,受訪者普遍認為「樂觀」的可能性和控制度相較「希望」都更強。

換句話說,當我們對一件事情付出比較多的心力或擁有比較深刻的認知,肯定就更有把握,心態也更樂觀。反之,希望展現的是信念,我們不一定有所為,但我們選擇相信。

我之前總覺得「樂觀 = 理性」、「希望 = 感性」,所以為了控制預期,我的思考模式總是追求樂觀思維,盡量不帶希望的情緒,因為落空是很可怕的情緒黑洞。

然而我學到的是,這兩者其實不分優劣,甚至各有被需要的時候。

另一個有趣的研究說到,病人相信自己會好轉的希望,會讓伴侶展現出更樂觀的行動,進而給予病人正向能量,形成良性循環。沒想到這種事情也有科學研究,蠻有趣的。

以後我更願意放一點「希望」出去了,為的不是自己,而是身邊的人們。

Hope and optimism are on a spectrum - Ness Labs

發布於
更新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