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urnal 功能是我每日記錄的第一窗口,所有筆記、想法、生活日誌、會議記錄無不集成於此。日積月累,總會有來不及處理的內容逐漸被遺忘在角落,讓整理過程變得非常麻煩。
Heptabase 透過白板視覺化了多格式的內容,無論是檔案、圖片、文字、卡片、連線,各種把思緒具象化的輔助工具已經基本齊全,但目前還缺乏了對「時間的具象化」的支持,也就是如何透過 UI 介面,把內容以「時間線視角」梳理的輔助工具。
recap → reorg → react
對我來說,可以一次概覽過去一週或一段時間記錄的內容是最理想的狀態。
為什麼會有這個需求呢?當然是為了整理與回顧。先前一股腦寫在 Journal 頁面的東西,仍需要被回顧和梳理。透過 big picture(全局觀),追蹤自己「是否還在原先設定的目標上?」、「是否把錯誤的思維模式給改正了?」、「原來已經成長了這麼多啊!」
作為對比,10 天,是我在行事曆軟體的預設視圖,方便我對於自己「有哪些事情要做、何時緊湊何時寬裕、要先做什麼」,有個大概認知後再行動。
在 Heptabase,我會以月為單位創建新白板,然後把 Journal 卡片一張張排列成傳統月曆的樣子。等於是透過自創的二維 Journal 介面,快速地滿足了這個需求。稍嫌麻煩的點就是這一系列動作滿土炮的,得一張張設定日期。
不過,仔細想想,我只有每個月底才會做一次,而且做的同時也就回顧了每張卡片,可以馬上了解這段時間記錄的量能與品質。好的時候,我會新建不少卡片;差的時候,設定完也就差不多了,整個過程其實不消幾分鐘時間。
總之,我需要把思緒轉換成「時間線視角」,以確定我「鎖定的目標、前進的方法、當下的狀態」是否都好,透過建立月視圖,完成「全局觀的回顧 big-picture recap → 梳理 reorg → 行動 react」系列行為。
寫著寫著就突然冒出了 3R 行動,覺得有夠浮誇 🤣
所以說,「維護月曆視圖」不是我的目的,縱使建不全、建不美、偶爾沒建、建完不會回頭看,都是沒有關係的,工具是為了輔助我們,達成目的即可。
建置方法
下面是一些時機進行時的步驟拆解,參考看看就好。
我會透過排版,讓內容儘量「適量、連貫、直覺」。
1、適量
一個白板一個月。時間的單位框住了我們的思維模式,自覺一個月是我在一個白板中可以負荷的量,太多容易失去焦點,變成漫遊在日記之中。
2、連貫
填滿空檔。我習慣按一週 7 日安排事情,把每月頭尾都包含前後月的 Journal 會讓整體思緒更順暢。
3、直覺
按內容貼合尺寸(Fit to Content)。我嘗試了「每張卡片一樣大」和「按內容貼合尺寸」兩種排版方式,雖然前者看著舒服點,但最後使用起來還是後者更直觀,我能夠快速找到記錄量較大,可能還需要被處理的日子。
尾
小願望:自己修改一張張卡片的日期還是挺累的,希望以後可以有原生的日曆視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