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作指南

有些人個性很好,想法多、執行力強,他們不需要特別學習創作的觀念,就可以上手創作,持之以恆地輸出。有些人,有點完美主義,如何和我一樣得了「冒牌貨症候群(Imposter Syndrom)」的話,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想法,希望對你也有幫助。

為自己,還是為別人?

  1. 如果你為自己而創作,那是藝術;如果你為他人而創作,那是生意。
  2. 不斷輸入有時有價值,但創造使你前進。
  3. 選擇做一些你可以依靠一己之力直接行動的事,而不是等那些需要依靠他人改寫世界遊戲規則的事。

先開始再說

  1. 理想本身遙不可及,應從實踐著手。
  2. 直接開始,初始重量不重質。
  3. 腦中知識的價值,不在於你理解多少,而在於你分享多少。
  4. 觀眾是被「你」吸引。

如何探索想法?

  1. 先當考古學家,再慢慢變成建築師。(Are you an archaeologist or an architect?)
    • 建築師會把整個藍圖設計好才施作,考古學家則是找好地方就開始挖,東挖挖西挖挖,好像有機會的地方再繼續深挖。
  2. 尋找那些你既擅長又享受的主題。
  3. 只要是你關心的主題就戳,多戳幾個之後再分析哪個方向更吸引觀眾。
  4. 輸入和輸出的主題不應該差距過大。
  5. 大多數創作都是重新包裝,剛開始不求原創。
  6. 最好的想法總是來源於仔細和持續的社會探索
  7. 建立自己的資訊礦場。(Info Coal Mining)
    • 例如:臉書 IG 專頁、推特清單、YouTube 頻道、電子報等等。
    • 找到能夠為你帶來靈感的資訊來源,標記起來,每當你感到靈感短缺時,就去這些資訊礦場重新探索。
  8. 你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探索的質量,並進而取決於你所擁有的信息及想法來源的多樣化和獨立性。
  9. 寫文章遇到瓶頸,可以從,「如果現在是朋友坐在我對面,我想分享哪些觀念給他?」

如何表達?

  1. 記錄進行中的事(documenting),相比挖掘資訊礦場、創造原創內容,這樣的開始更輕鬆直接。
  2. 有個性、有見地、有樂趣(personal, observational, playful)。
  3. 多用肯定句,少一些多重定義模糊不清的地方。
  4. 當我們有若干想法想告訴讀者,與其生搬硬套糅合到一起,不如分開寫成不同的文章。
  5. 好的 YouTube 影片要具備的特質。
    • 好的 thumbnail:觀眾要點進來看,標題要有吸引力、疑問感。
      因為縮圖和標題在發布後也是可以更換的,要做 A/B 測試。
    • 開門見山:馬上講標題影射的重點,觀眾點進來不能有被騙的感覺。

創作的道路上

  1. 目標和夢想留給自己就好,告訴別人會刺激腦部釋放多巴胺,給你一種已經實現的感覺。(為什麼目標與夢想不能隨便向人訴說?)
  2. 信念與堅持,至少做個兩年!
  3. 把焦點放在當前所需的努力,不去預想未來
發布於
更新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