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爾會聽到朋友分享自己因為遇到各種「壞事」,所以覺得過得很不順、很「水逆」。我發現自己比較少出現類似的感受,究其原因:我會先替「壞事」歸類,再判斷我可以從中獲得什麼好處。簡單來說就是:把狀況視為挑戰,把犯錯視為成長,儘量不要參雜太多情緒。比如說:
「朋友的工作績效顯著優於同事,主管打出的考績卻表明未受認可,升遷看似遙遙無期,很氣餒。」
我看到的是:你原先對公司的文化和前景就有疑慮,再加這一筆,反而可以堅定地尋找更好的機會。這件事讓你對人生道路出現更清晰的選擇,避免了數年無謂的投入。知道不要什麼,這是大大的好事。
這個月初在讀《高成長思維》時也看到了類似的觀點:為投資人展示產品概念時,不但不用因為被否定而感到氣餒,還要給這些意見歸類,判斷哪些是他們懶得了解你的「不」、哪些是證明了你與眾不同的「不」,從中找尋修正的方法和發展的機會。